时间:2024-04-0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远涉重洋来华传教 汤若望1592年出生在德国科隆的贵族家庭,20岁加入罗马天主教耶稣会(Jesuits),立志到遥远的中国传教,并于1619年飘洋过海抵达澳门。在漫长的旅途中,很多乘客包括他的传教士同道死于疾病。登陆之后也不等于从此旅途平安。当时,西方传教士正受到中国官方打压,少数教士在皈依天主教的大臣徐光启等人的庇护下暂时得以安全。 汤若望在1623年进入北京。他遵循已故耶稣会先辈、意大利人利马窦(Matteo Ricci)的做法,结交中国士大夫,学习中文和儒家文化,并且利用铸造大炮和天文运算等实用知识在天子脚下谋取立足之地。 是传教士亦是天文官 天文历算在中国古代带有宗教政治意义,因为皇帝是奉天承运统治万民的天子,预测天象,颁布皇历,关系到社稷命运。满族统治者为了使被征服的中国百姓奉大清正朔,迫切需要准确的新历法。 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汤若望告诉新的统治者,西洋历法比前朝沿用的大统历和回回历都要准。他还准确地预测出了日食。于是,摄政王多尔衮大胆启用汤若望修订历法,终于推出了大清《时宪历》,颁行天下。《时宪历》的封面上赫然题写着“依西洋新法”。 顺治七年,清政府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侧重建教堂。汤若望将利马窦建的一座经堂扩大,建成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南堂),此处成为汤若望等神父的起居地。 汤若望工作的地点则是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在古观象台工作的传教士有50多人,汤若望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教士,还担任台长,即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被清朝任命为钦天监监正,也就是天文局局长。他多次加衔进级,官至通政使,赏正一品顶戴,免三拜九叩,可直接入朝面君。顺治皇帝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封他为“通玄教师”,连祖先三代都追赐一品封典。 身为传教士的汤若望知道,他来中国的初衷不是为了做官,也不是为了当技术专家甚至星象大师。可是,让他丧气的是,中国皇帝并没有像当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那样率领全国皈依基督。天主教会的一些人痛斥汤若望不务正业和离经叛道。 身陷历狱九死一生 中国士大夫中也有人对汤若望等西洋传教士“邪说惑众”和“暗窃正朔之权”感到愤怒,他们的攻击更具有杀伤力。学者杨光先发表《避邪论》等多篇文章,呼吁杀掉西洋教士。他还喊出了“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口号。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年幼,大臣鳌拜主政,杨光先再次掀起风暴,终于搬倒了汤若望。 1664年,朝廷逮捕了以汤若望为首的钦天监领导班子,罪状之一是为某亲王选择葬礼日时用错了五行。好几名中国天文官员被斩首甚至凌迟处死。慧星出现和京师地震让朝廷免去了汤若望的死罪。年迈体衰的汤若望被软禁在家,于1666年在北京去世。 掌握钦天监领导权的杨光先废除了西法,自己却拿不出好的历法。1668年,康熙亲政,除掉了鳌拜。在新的政治气候下,汤若望的助手、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对杨光先提出挑战。双方在王公大臣面前比试测算日影。南怀仁推算无误,而杨光先的手下计算失准。1669年,朝廷罢黜杨光先,让南怀仁入主钦天监,恢复了西洋历法。 同年,康熙皇帝为死去的汤若望平反昭雪,重新为他举行葬礼,并发表祭文称赞他“鞠躬尽瘁”、“恤死报勤”。 著作 汤若望在明朝的时候,著述颇多,参与编写翻译的有《坤舆格致》、《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恒星出没》、《交食表》等等,其中涉及天文历法方面的,基本上都是包含在《崇祯历书》内,或者和《崇祯历书》有关。 现在,汤若望的墓碑竖立在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三塔寺北京市委党校院内,这里旧称栅栏墓地。同时,在汤的德国科隆故乡,也为其竖立了一座汉白玉全身像,还成立了汤若望协会,研究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