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救恩的新时代

      上一章我们讨论到basileia(国)的意义,不是单独一个观念,而是多面性复合观念。 basileia(国)的基本意义是神的王权或治理。basileia(国)可以指神的末世性行动,就是神要施行王权消灭他的仇敌,拯救他的百姓。basileia(国)也可以指未来救恩的领域,神要招聚他的百姓进入这个领域,享受他统治的福乐。从后者角度看来,basileia(国)是「将来世代」的同义词。

      耶稣对神国的宣告,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他强调神的国已经借着他本人和他的传道事工闯入历史之内了。因此basileia tou theou(神的国)被看作是救赎恩典的新领域,人若接受耶稣神国的信息就可以进入这领域。

神的国——现今恩典的领域 有好几段经文说到进入神国是现今就可以经验到的事实。耶稣说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其中之一是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太廿三13)。路加福音平行的话更清楚:「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路十一52)。另一次,耶稣说:「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太廿一31)此处的「你们」是指以色列的宗教领袖。上述这些经文最自然的注释就是指现今情况。「那些被社会遗弃的阶层正在进入神的国,而那些外表受人尊敬的领袖们却丝毫没有反应。他们虽然亲眼看见成群被遗弃的人涌入神国,却仍不改变对福音的态度。」

      马太福音十一章十一至十三节这段经文很有意义,但同时也很难明白。施洗约翰打发门徒去问耶稣,他是否弥赛亚。耶稣引用以赛亚书卅五章五、六节这段弥赛亚预言,来回答他们的问题。他的意思是:「这预言现在应验了,弥赛亚救恩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太十一26)耶稣于是论到正为希律囚禁的施洗约翰,他宣告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biazetai(和合译本翻作「努力进入的」),猛力的众人用勇力得到它(和合译本作「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太十一11一13)

    这一段经文有三个难解的地方:一是 biazetai的意义;二是「猛力的众人」的意义:三是「天国里最小的」的意义。

    动词biazo的意义是「用力或用猛力」,可以是被动语态的形式:「被猛力地对待」,也可以是中间语态(middle voice)的形式:「使用力量」。我们曾在另一本书详细讨论这个字的六种不同解释。在这里我们只能陈述我们的结论。因为我们认为神的国是神的王权借耶稣的福音事工彰显,所以这动词biazo是中间语态就最符合上述神国动态的观念。因此这句话翻译作:「天国曾猛力地进入」(参英文修正标准译本的注脚)。这种解释也没有语言学上的困难。神的统治用极大的力量来开路进入,极热心的人抓住它,或者说,想分亨它。耶稣的传道事工已经建立了一项强有力的运动。神的能力大大地在众人当中运作。它要求一个同等有力的回应。这是耶稣教训和犹太拉比教训极不相同之处。犹太拉比教导人要负起神国的轭,并且接受律法作为神旨意的标准。耶稣教导说,这样还不足够。相反的,神借他自己的传道事工强而有力地运作;又因为神国的大能已经闯入这世界,因此人要激烈彻底地回应。耶稣有时候用猛力的行动来形容这种回应:「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可九43、47)。这是那些要进入神国的人应有的猛力行动。另一段经文记载,耶稣使用猛力的措辞:为他的缘故恨恶你自己的家庭(路十四26)。他说:他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十34)。神国现今出现,要求激烈彻底的回应。

      路加显然也是这样了解耶稣这句话。路加福音书这样写着:「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猛力地进去(和合译本翻作:「人人努力要进去」)」(eis auten biazetai,路十六16)。这里biazetai也是用作中间语态。

      按照上述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神国就是神借着耶稣施行大能的统治;神国也是现今恩典的领域,接受耶稣之道的人就进入这领域里。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施洗约翰是最后一位先知。自从施洗约翰的时候起,有些新事发生了,创造了一个新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施洗约翰很伟大,但在新近来临的国度里最小的,也比他还大。不是因为他本人有什么成就或价值,而是因为神的恩赐,所以他在神国里面。施洗约翰却不是这样。」不是要把施洗约翰和其他人作对比,而是要把众先知的古老世代和随耶稣传道事工而开启的神国新世代作强烈的对照。

神的国——现今的恩赐 这恩典的新领域包含了那些内容呢?  Basileia不只是神的大能统治和救恩的领域。  Basileia也是指拯救和生命的恩赐。这是耶稣教训的另一个基本要素。神的国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名词,是指一切弥赛亚救恩所包括的。学者Dalman认为耶稣教训的神国可以是「一件美善的事物,要努力去获取,也是神所赐的,是拥有的,也是承受的。」

      末世性极致完成的时候,神的国是义人可以承受的事物(太廿五34)。神的国在这里并不是指神的王权,也不是指将来的世代,而是指蒙福的生命,这是将来世代神治理的恩赐(太廿四46)。那位富有的少年官求问如何承受永生(可十17),耶稣回答时提到进入神的国度(十2324)和接受永生(十30),似乎这两者是同义的观念。神的国是天父乐意赐给那小量的恩典(路十二32)。

      如果神的国度是生命的恩赐,是神在末世荣耀里彰显他统治时赐给他百姓的恩赐;如果神的国度也是神的统治,是末世极致完成前闯入历史的统治;我们就可以期望在现今有神的统治,带给他百姓初步预尝的福乐。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神的国不只是属于将来世代的末世性恩赐;也是在这古老世代可以获得的恩赐。

      上述观念反映在耶稣的许多言论上。天国好像宝贝,又好像一颗重价的珠子,其价值远超过所有其他的财富(太十三4446)。神的国是此时此地要追求的(太六33)。要像小孩子接受礼物那样去承受神的国(可十15--路十八16一17)。这句话中「神的国」是指神的统治,但也包括他统治的恩赐。属天的统治并不是强迫人屈身的恐怖权势。这是神的恩赐。「天国之子」对神要有信靠和承受的心,小孩子是很好的模范。神的国之所以属于他们,不是因为谦卑的美德使他们配得,而是因为他们肯接受。「神的国属于这些人,因为他们承受神的国像接受礼物那样……神的国是属天统治的恩赐。』马太福音十九章十四节回应了相同的思想:神的国是像小孩子那样的人现今拥有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太七7)这个应许要按下面的话去了解——「要寻找的事物是神的国,找到了神的国,就是一切需求的满足(路十二31)。要叩的门是通往神国的门。」

      「八福」这段话认为神的国是一件恩赐。虚心的人,为义受逼迫的人,承受这恩赐(太五 3,10)。这里所说的国度,究竟是将来的抑是现在的,很难断定。「八福」必定有末世背景。「承受地土」「蒙怜恤(在审判之日)」、「得见神」,这些话基本上是末世性的。可是,「八福」的主要目标是讲论现今的福气,不是应许末日的福乐。那些因为他们灵里贫穷(和合译本翻作「虚心」)而哀恸的人,所得的安慰是现在的,也是将来的。饥渴慕义的人所得的饱足也是一样(太五4,6)。两度提到国度的恩赐,很可能包括现在的和将来的。「八福」申述末世的拯救,也申述现今的福气。

拯救的恩赐 要进一步了解神的国是神的恩赐,就要查考「拯救」这个词语。四福音书使用「拯救」和「得救」都是指未世性的和现今的恩典。

      拯救基本上是末世性恩赐。耶稣回答那富有的少年官有关永生的问题的时候,「得救」、「永生」、和「进入来世神国」都成了同义词(可十17一3O)。在另一处经文,末世性拯救被形容为「救了自己的(真正)生命」,这句话和「丧掉自己(肉体)的生命」对照(可35;太十39;路十七33)。这种末世性拯救也被形容为「进入(永远)生命」(可九43;太廿五46)或是「进入主人的快乐」(太廿五21、23)。

    这将来拯救意指两件事:脱离死亡朽坏,并与神完全相交。福音书不多提复活,但路加福音廿章34一36(参可十二24一27)这句话清楚表明末世性拯救是包括整个人的拯救。复活的生命和天使有些方面相似,就是不再死亡朽坏。这个不朽的复活生命是将来世代的生命(路廿35)。肉体的软弱、疾病、和死亡这些邪恶将会被神国的生命吞灭(太廿五34、46)。

      末世性拯救不只是指身体得赎,也是指神和人的相交重新恢复,这种相交曾经一度因罪恶而中断。清心的人必得见上帝(太五8),忠心的人也必进入享受他主人的快乐(太廿五21、23)。这种末世性极致完成通常是用日常生活的情景来描述。收割的时候到了,麦子要收在仓里(太十三30、39;可四29;参太三12;启十四15)。神要像牧羊人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平安地领进羊圈(太廿五32)最常用的图画是筵席或餐桌上相交。耶稣要和他的门徒在神国里再次喝那葡萄酒(可十四25 )他们要在神的国里,坐在耶稣的席上吃喝(路廿二30)。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和旧约众圣徒一同坐席(太八11、12;路十三29)。末日极致完成就像娶亲的筵席(太廿二114;廿五1一12)也像大筵席(路十四16一24)。所有这些比喻都是描述神和人的相交重新恢复,这种相交曾经因罪恶而中断。

    末世性拯救的宗教层面是和失丧成一强烈对比。希腊文apollumi这个字有两个意义:消灭或杀害,并失去(被动语态:被遗弃,死亡或灭亡)。不论是被消灭或死亡,这两个意义都是指末世性的毁灭(apoleia,太七13)。未蒙拯救就丧掉自己的生命(可八35;参太十39;十六25;路九24;十七33),而丧掉自己的生命就是丧掉一切(可八36),因为他丧了自己(路九25)。因此丧掉自己的生命就是遭毁灭。神有能力毁灭身体,也有能力毁灭灵魂;而这种灭亡是用欣嫩子谷(地狱)的火来形容(太十28;可九42一48);也用永火(太十八8;廿五4I),和黑暗(太八12;廿二13;廿五30)来形容。因为火和黑暗并非同类的概念,因此这些比喻的重点不是在讲这种终极毁灭的方式,其重点是宗教意义。这可以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太七23;路十三27)这句话去了解。这就是毁灭的意义:与神隔绝,远离神国和他同在的欢喜快乐。

      我们要按这个未世论背景,去了解耶稣拯救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的传道事工(太十 6;十五24)。他们的「迷失」是现在的,也是将来的,因为他们已经离开神,丧失生命。因为他们现在迷失了。就要面临永远灭亡的威胁。失去的儿子事实上就是儿子死了。而他「得救」

或者回到父家就是得回生命(路十五24)。

      耶稣拯救失丧者的传道事工,有现在与未来的意义。他寻找罪人,不只是要拯救他脱离将来的厄运,也是要领他进入现今的拯救。耶稣向悔改的撒该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迷失(和合译本翻作「失丧」)的人」(路十九 9、10)。按照前面讨论过的「迷失」的含意,我们会赞同学者安登(Arndt)和金格尔( Gingrich)遵随学者鲍尔( Baner)的意见,把路加福音十九章十节的「迷失」解释为「永远死亡」。迷失的人不单只是偏离正路,他们也是在灭亡的危险中,除非他们得蒙拯救。神曾经借先知以西结应许:「失丧的,我必寻找……我必拯救我的群羊。」(结卅四16、22)耶稣说他正在应验成就这项使命。耶稣带给撒该的是现今的拯救,但现今寻访的恩典要一直伸展到将来末日。

      失羊、失钱、和浪子这些比喻都不是末世性的。这些比喻都是描述现今的拯救(路十五)。浪子归回父家,重享欢乐,这个比喻描述现今拯救的恩典,耶稣把这救息带给撒该,和一切愿意接待他的税吏和罪人。浪子的长兄代表法利赛人和文土。就像这位大儿子住在他父亲的屋顶下,法利赛人和文士也自称是真以色列,是唯一遵行神律法的子民。其实,他也是失丧的,因为他并不认识他父家的欢乐,也不认识与父亲真正相交。

      马可福音二章十五至十七节说到耶稣在税吏利未家里坐席,他用行动来比喻。这比喻是说到:现今与主相交的恩典是预尝末世的极致完成。因为耶稣和税史与罪人一同吃喝,文士们就大大不悦。这是大筵席,不是平常用餐。犹太人平常用餐是正襟危坐的(他们没有随从外邦人斜坐用餐的习惯),只有在大宴会、娶亲筵席、王室大筵席等情况,犹太人才斜倚而坐。筵席是犹太人描述末世性救恩的常用比喻。因此,耶稣与门徒并追随者的相交,可说是预尝末世国度的欢乐和相交。这筵席的宗教意义从耶稣的说话反映出来——「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二17)。当他招聚罪人和自己相交,他是在成就弥赛亚的使命。

      这不是独立唯一的事件。还有两段这样的经文。路加福音记载文士和法利赛人批评耶稣,主要是因为他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路十五1、2)。跟着的三个比喻,都在强调失丧罪人,失而复得的欢乐。主要真理是「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路十五7);但这个欢乐借着耶稣与悔改的罪人一同吃喝相交,便先在地上预尝了。

      欢乐相交是耶稣传道事工的典型,以致批评耶稣的人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太十一18)。有人批评耶稣和他的门徒不效法法利赛人禁食的榜样,耶稣的回答也同样反映出弥赛亚的欢乐。禁食不属于婚宴的时候。新郎还同在,要的是欢乐,不能禁食(可二18、19)。虽然犹太教思想没有用新郎比喻弥赛亚,但却有用娶亲的筵席比喻神的国。犹太人的娶亲庆典有七天,这期间,新郎的朋友和宾客可以豁免,不必遵守许多重要的宗教义务。耶稣用这个弥赛亚婚宴的比喻来描述他在门徒当中的情况。拯救的日子已经来到,婚礼的乐歌奏起;只有欢乐,没有悲哀。因此,耶稣的门徒不能禁食。

      耶稣医病的神迹也是弥赛亚拯救已经临到的另一征兆。福音书用希腊文「拯救」这个字来描述医病的神迹。神国籍耶稣临到,就是解救脱离血漏病(可五34)、瞎眼(可十52)、鬼附(路八36)、甚至死亡本身(可五23)。耶稣宣称,这些解救是弥赛亚拯救已经临到的明证(太十一4、5)。这些是末世国度生命的凭据,最终将是身体的不朽。神的国不只关心人的灵魂,也是全人的拯救。

      这些身体上的解救是有限的,这就是现今国度和将来神国彰显时的不同之处。在末世的神国里,所有「算为配得那世代(世界)……的人」(路廿35),在复活的不朽生命里,将会从疾病和死亡中得解救。在神国现今的运作里,这种拯救的能力只临到少数人身上。并非一切恩病的和伤残的都蒙解救,也不是一切死亡的都复活。福音书里只记载三次死人复活得生命的事件。人若要得医治,必须来到耶稣或他的门徒跟前(可六56)。神国的拯救能力仍未在普天下运作。这能力只存在耶稣并他委派的人身上(太十8;路十9)。

      可是,并非所有来到耶稣跟前的病人都经验到神国生命的医治。身体得解救需要有信心的回应。「你的信救了你了」(可五34,十52)。要获得身体上的祝福,需要有灵性上的回应。医病的神迹虽然重要,本身却不是最终目的。医病的神迹并不构成弥赛亚救恩的至高美善。马太福音十一章四、五节,各片语的排列次序,说明了这个事实。传福音给穷人比解救瞎子、瘸子、麻疯病人、和聋子,甚至比叫死人复活还伟大。这「福音」,就是耶稣本人的来临、出现,以及他带给穷人的欢乐和相交。

      从身体疾病中得解救只是属灵拯救的外观而已。有一次耶稣谈论赶鬼的时候说明这点。虽然赶鬼的神迹是神国已经来临的最大明证(太十二28),但这只不过是个预备工作,让神占有这打扫干净的住处。不然,人就像一个打扫乾净,修饰好了的空屋子(太十二44--路十一25)。除非神的势力进入这人的生命里头,不然那污鬼会回来,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那人未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医病和赶鬼是拯救的负面,正面是神的权势和生命进入充满其中。

      身体得解救和灵性得解救,两者的关系可以从医治十个大麻疯病人的事件上去了解。十个长大麻疯的都「洁净」和「痊愈」了(路十七14以下)。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回来感谢耶稣,耶稣也只对他一个人说:「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十七19)。这句话在其他医病神迹中用过。难道其他九位长大麻疯的不是真正得医治?有些解经家便因此怀疑抄本是否有误。可是,如果我们了解一项事实:就是这句话显然是用来指「灵性」得救(路七50),这样,我们就会赞同有些解经家所说:这位撒玛利亚人比其他九位获得更大的恩典赏赐。他的「得救」或「痊愈」不只是身体上得医治,更是灵魂得医治、健全。

      现今「拯救」是属灵的,也是身体上的。在西门家里有罪的女人清楚说明这点。她的眼泪和爱的表现证明了她的悔改。耶稣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路七50)。没有行医病的神迹。她的疾病完全是道德上和灵性上的。她「得救」的意义用这句话说明了——「你的罪赦免了」(路七48)。

赦免的恩典 前面提到赦免,这是指向弥赛亚拯救的更深一层意义。按照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和文士开始冲突,是因为耶稣宣称赦免罪孽。这项宣称简直就是亵渎,因为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权柄(可二7)。按照文士自己的大前题(耶稣不是神),他们的指责是对的(诗一○三3;赛四三25)。先知书记载,赦免是弥赛亚时代其中一项恩赐。耶和华是审判官、是统治者、是王,他要拯救他的百姓,以致不再有患病的,因为耶和华要赦免一切罪孽(赛卅三24)。蒙拯救的余民会获得饶恕和赦免,因为他们的罪将要投于深海(弥七1820 )。神要另立新约,他要将他的律法刻在他们心上,要亲自和他们有完美的相交,并要赦免罪孽(耶卅一31--34;参结十八31;卅六22一28)。必给大卫家开一个泉源,洗除神百姓一切罪恶(亚十三 1)。

      只有神能赦免罪孽,除了一个可能的例外。以赛亚记载了一项预言,提到那位耶和华的仆人,他要担当百姓的罪孽,并且献上自己为赎罪祭(赛五三11、12);但犹太教一直要到主后第三世纪以后,才认为这位耶和华的仆人是弥赛亚。而且没有文献显示,弥赛亚是根据他自己的权柄应许人罪得赦免。再者,虽然犹太教相信神赦免罪孽,但却从未解决神的公义和他的慈爱两者共存所产生的难题。他们认为义人不是蒙神白白饶恕,而是他的功德远超过他的罪债。虽然人的义是在审判的日子由神宣告无罪,可是这项未世的无罪宣告却是由于功德法则来决定的。人站在神面前,是按着他的好行为和他的过犯正负决算。如果他的好行为比过犯多,他便宣告无罪。

      了解上述这个背景,我们便容易明白,耶稣凭着他自己的权柄,宣告罪孽自由赦免,会引起文士们多大的惊讶和不悦。施洗约翰曾应许赦罪(可一4):耶稣成就这应许。医治瘫子是「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的外证(可二10)。「人子」是但以理书七章十三节的属天角色,「人子」是至高者的诸圣者,他们要驾著天上的云彩降临,把神的国带来,并且要审判万民。耶稣使用「人子」这称谓,是表明自己是这位属天的审判者,但他整句话是表明他在地上众人当中显现,施行属天帝王特权,赦免罪孽。这是弥赛亚救恩现在临到的征兆。

      赦免的比喻(太十八23一35 )说明在神国的概念里,什么是赦免罪孽的重点。这比喻陈述了在神国里神的赦免和人彼此饶恕两者之间的关系。神的赦免是人彼此饶恕的先决条件。学者耶利米亚虽然非常强调审判的末世性要素,但他也了解这比喻主要教导神的怜悯;因为末世性审判将要建基于事先对神赦免恩典的体验。神赦罪的白白恩赐要求人也有一同饶恕的灵。

    耶稣不教导赦免的新教义;他带给失丧的罪人赦免的新体验。他不告诉西门家的女人神正在赦免她,也不向她解释她可以找到拯救的途径 ;他宣告她的罪得赦免(路七48)。这就是她的「救恩」。耶稣怎样宣告,他就怎样成就。神国的来临不是对神的新教训;而是神的新作为,借着耶稣本人带给人现今的体验,就是体验先知应许的末世国度。

公义的恩赐 和「赦免」息息相关的是「公义」。公义基本上不是一项道德品质,而是一项对的关系,就是神宣告无罪。寻求神的国就是寻求神的义(太六33);而承受神的国就是承受那随伴而来的义。

      犹太思想认为公义是一项人的行动。犹太拉比教导说,公义是一项人的工作,包括遵守律法与怜悯人的行动。但耶稣教导说,公义是神的要求,也是神的恩赐。「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五20)。这义包括不动怒、不动淫念、不报仇(太五2148)。如果任凭人自己的力量,没有人能达到这样完全的义;这义必须是神的恩赐。

      耶稣道德教训的最核心----就是弃绝凭己力追求的义,并且愿意变成小孩子的样式,一无所有,一切都必须仰望承受。文士们不愿意放弃夸口自己的义,不愿意变成一无所有,以便承受神的义的恩赐。只要他们仍然自以为义(可二17 :路十八9),他们就不觉得需要神的恩赐。税吏正好相反,他完全仰赖神的怜悯,一无所有、没有公义的作为、没有功德。因此他向神敞开。「这人回家去,……算为义了」(路十八14),蒙神称义。他的义显然不是自己追求获得的,而是神的恩赐。这个比喻的教训与保罗白白称义的教义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这个比喻没有提到十字架。

      登山宝训所讲的义也是神的恩赐。耶稣向饥渴慕义的人应许必得饱足(太五6),其实就是向那些自觉不义、但渴望与神和好的人发出的应许。犹太思想把义看作功德,耶稣则完全相反,认为dikaiosu-ne(义)纯粹是神赐给求的人的恩赐。

      因此,耶稣借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和传道事工,把那意料之外却已经来临的末世拯救,各方面都描述清楚,远超过「神的国度」这个名称所能传达的。耶稣的传道事工并不带来新的教训,却带来新的结果。耶稣的传道事工使人真正预尝未世的拯救。耶稣并不应许赦免罪孽,却赐下赦免。他不仅向人保证将来在神国里的相交;更邀请人现在和自己(神的国在他自己里面)相交。他不仅应许在审判之日他人的中保;也赐给他们现在的义。他不仅教导末日人可以脱离肉体的痛苦;也到处显示神国的救赎能力,把人从疾病、甚至死亡中解救出来。

      此即神国临在救恩新时代的意义。承受神的国、接受神的统治,就是承受神国的恩赐、并进入享受神国的福乐。预言成就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极致完成尚有待将来的世代。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
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
You can download ChmDecompiler at : http://www.etextwiz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