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系列 - 如何看见上帝?

约翰福音14:8-17

 

序言:

1.          每次看圣经,越看越有意思,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不是因为里面有许多了不起的神迹奇事,而是因为圣经的记载很真实。

2.          圣经其实就是一本书,一本记载神与人关系的书籍。

3.          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圣经里面记载了不少真性情的人。

4.          我是个真性情的人,一个充满喜怒哀乐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不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5.          最常遇到的就是挫折。电脑班的经验,年纪大的人常会忘记。

6.          那种感觉真的会挫折。耶稣懂吗?耶稣了解吗?他了解的,十分了解。

7.          今天记载的就是这么一段令耶稣感慨的经历。

8.          这些门徒跟耶稣在一起大概有三年了。三年的时间,一起生活、作息。

9.          可是,有一天,居然发生了这种事情。

10.      『8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11.      一个人当了三年的耶稣门徒,听耶稣说过很多教训,看耶稣做了很多事情。居然问耶稣这么一句话。

 

一、透过相信上帝的人看见上帝

1.          听了腓力的问题,我想任何一位老师都很难高兴得起来。

2.          在我们继续思考之前,我们先想想可以从这段记载学到甚么?

3.          我学到的第一个功课是,我们有些地方真的可以不懂。

4.          甚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拿来问耶稣。

5.          我们来看看腓力的问题:「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6.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问题:「我们不知足」以及「我们看不到父」。

7.          腓力跟耶稣一起住了三年多,他跟耶稣说,「我们不知足。」

8.          看了这么多神迹奇事,听了这么多的耶稣教导,腓力说:「我们不知足。」

9.          而为什么不知足呢?因为「我们看不到父。」

10.      说真的,如果你是耶稣,你感觉如何?

11.      真会难过死了。真会呕死了。

12.      其实,对我们而言,这个问题不算甚么太奇怪或者陌生的问题。

13.      我在教会这么多年,我其实常听到这样的问题。

14.      你有没有听过?「我在这里得不到满足;我不知足」、「我在这里看不到上帝」

15.      各位弟兄姊妹,当你听到这样的说话,你感觉如何?

16.      接著,我们来看看耶稣的回答。

17.      9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18.      耶稣的回答真是百感交集。

19.      我们来看看耶稣的回答。

20.      腓力的问题是:「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21.      耶稣的第一个回答是:「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

22.      耶稣指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看不见上帝是因为不认识耶稣。

23.      不认识耶稣的甚么?耶稣是加利利人、木匠、神医、老师、夫子、宗教领袖等等,但最重要的认识,是认识耶稣是「父」的儿子。

24.      这个问题点出一个信仰的原则,你认为耶稣是甚么,你就会看见耶稣是你认为的。

25.      如果腓力所认识的耶稣是加利利人、木匠、神医、老师、夫子、宗教领袖,那他当然看不见上帝。

26.      但是,如果腓力认识的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那他就能看见上帝。

27.      关键在哪里?就是耶稣讲的那句话:「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是父的儿子么?

28.      回头看看我们。你在这个教会看得见上帝吗?

29.      你在这里不满足?那你在哪里都很难满足。

30.      更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在你左右的弟兄姊妹?

31.      你把弟兄姊妹当甚么?

 

二、透过信徒的见证看见上帝

1.          耶稣说:「11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2.          在这段经文里,我看见一个看见上帝最有效的方法。

3.          也是看见上帝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4.          那就是「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5.          耶稣深深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6.          因为这就是「道成肉身」的意义。

7.          即便你说得多么的动人,最后的验证还是你的生活。

8.          耶稣在世间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见证。

9.          他所做的真让人看出上帝。

10.      先不要说那些神迹奇事,我们来看看耶稣的待人处事。

11.      对待罪人,行淫的妇人,他的态度是:「你们谁没有犯罪,谁就可以用石头打他。」

12.      对待异己,撒该、撒马利亚人,他的态度是:「肯定他们的需要,接纳他们。」

13.      对待逼迫他的人,他说:「父啊,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

14.      这样的行为让人感动。

15.      圣经中有一卷书对信仰生活说得很公道,那就是雅各书。

16.      雅各书第二章说道:「14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15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16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罢!愿你们穿得暖,契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甚么益处呢?17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18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20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

17.      行为的确是信心的最重要的证明。

18.      可是,也是很引起讨论的一个题目。

19.      没错,一个有信心的人,一定会活出见证的生活。

20.      谦卑、服事、温良、柔顺、忠心、尽责等等。

21.      第一个问题,到底我们是看别人的行为?还是看自己的行为?

22.      第二个问题,信心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有信心才有行为?还是有行为才有信心?

23.      第一个问题,有时候真让我们难以逃避这样的试探,我们该说甚么?

24.      应该说,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么。

25.      那我们应该重视行为吗?说真的,如果我们强调行为,我们会陷入困境,因为我们做不出来。我们会像保罗一样的呼喊:「我真是苦啊!我愿意的却做不出来,我所不愿意的,却做出来了。」

 

三、透过信心看见上帝

1.          10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么?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著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11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

2.          其实,腓力这三年也看见耶稣行的许多神迹,只是他看不见耶稣是上帝的儿子。

3.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来看耶稣接著的谈话。

4.          耶稣也知道腓力的问题,腓力不能认识耶稣的原因之一。

5.          耶稣说:「11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6.          耶稣说:「你们当信我。」

7.          这几个字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你们当「信」我。

8.          连耶稣都遇到这个问题,有人不相信他。

9.          其实,三年跟耶耶稣生活在一起,要「信」他并不容易。

10.      第一、这个人我太熟了,熟到一个程度,他的言行都会成为理所当然的。

11.      他会医病、赶鬼,那是理所当然的;他会接待被排斥、藐视的人,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12.      的确,我们太熟了,熟到看不见家人的特点。

13.      第二、我们跟这个人太熟了,以致于对一些生活细节不以为然。

14.      仆人眼中无伟人,吃喝拉撒、打呼放屁,鼻涕口水甚么都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带一个福音队出去,晚上睡教会。

15.      第二天,一个队员告诉我,江牧师,你会打呼。

16.      我的形象完全毁灭殆尽了。

17.      腓力一定有这么一天,居然发现耶稣会生病、会这会那,因此,他看不见耶稣身上的父的形象。

18.      上个礼拜六,在新竹有个简单的餐叙,五个家庭轻松聊聊,其中一句话简直让我当场笑倒,您知道甚么话吗?

19.      有一位朋友说:「我第一次看到江师母,我就像看得一个圣人。」

20.      唉呀,我的妈啊,这个人我太熟啦!她怎么可能像圣人呢?

21.      我跟她生活了廿三年,她一点都不像圣人。

22.      可是,我后来的几天思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看她?我是不是没看到甚么?我看得对吗?

23.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24.      或许腓力跟我一样,听到人说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会笑倒在地。

25.      我们真需要换个心情、态度看我们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跟我们十分亲近的人。

 

结语:

1.          12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2.          耶稣的这段话说得很贴切。而这也是事实。

3.          后来的人做出更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