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的核心
- 爱
序言:
- 现代人的希望 - 正确的人际关系
- 彼此相爱 - 是人际关系的重点。
- Karl Barth 被问及信仰最重要的真理
- 他的回答是:『Jesus loves me that I know, for the Bible
tells me so.』
- 生活需要爱,生活的各个层面,均需要爱
- Abraham Maslow 的需求层次理论The needs of beloved, the need
of loving。
- 由耶稣身上学习爱,Jn 13:34-35
- 耶稣的爱共有四个特色
一、主动的爱
- 马太福音 5:23-24
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先去同弟兄和好。
- 撒该与耶稣的会面。
- 这些都显示一个特色:主动的爱。
- 基督教信仰的特色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罗马斯多亚:不愿人怎样对待你,亦不以此对待人。
- 基督徒与世人均需要这样的爱。
- 非洲祖鲁族对「远」的定义:『有两个人,他们彼此对望著,彼此在等候对方做那希望对方做的事情。』
- 人的弱点就是如此:我们多无法主动,我们在等候。而在等候的过程中,产生误解、猜忌。
- 例如:早上不给人笑脸的结果。
- 走完全程的爱。不是五十步主义。
- 主动性的测验。
- 基督徒所相信的神是主动的神,而不是一位被动的神。
- 罗马书 5:8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 神是一位主动的神,而不是被动,亡羊补牢的神。
二、体谅的爱
- 今天,我们听得太多:我什么苦都吃了,什么都作了,他还不满足吗?
- 父母亲对子女;
先生对妻子;同事对同事;问题出在那儿?
- 了解别人,察颜观色的目的。
- 克拉玛对克拉玛,推销员之死
- 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你给我的不是我要的,我要的你并没有给我。
- 旧约时代得体谅
- 新约时代的体谅 - 律法的空谈
- 体谅之爱配合对方的需要。
- 体谅之爱尊重对方。
- 体谅之爱建立对方的自觉。
- 体谅之爱忘记对方的错误。
- 耶稣的爱,第二个特性就是体谅的爱。
- 一个印象深刻的英文字:Readiness。
- 这个字说明一个人的限制。
- 而我们必须配合他的限制,对待别人,教导别人。
- 站在别人的立场,为他著想。
- 耶稣的爱就是一种关怀的、了解、体谅的爱。
- 耶稣的爱是确实了解一个人,确实了解他的需要,而爱他、满足他。
- 希伯来书 4:14-16 耶稣是一位体谅的神。
三、接纳的爱
- Abraham Maslow:基本需求理论 -
归属、被爱的需求。需要被接纳。
- 这世界阙乏接纳;这世界有太多接纳的条件。
- 我需要努力达到一个程度,别人才会接纳我。
- 我们也很自然的订定接纳别人的标准。
- 男女之间的接纳标准
- 亲子之间的接纳标准
- 朋友之间的接纳标准
- 基督的信仰就是接纳。接纳别人不接纳的人。
- 麻疯病人,妓女,女人,孩子,乱党等。
- 一种无条件的接纳。
- 以开放的胸襟接纳人。
- 按照一个人的原来样式去爱,接纳他。接纳的标准,
- 一位印度籍加拿大人返回印度娶亲的事:『我要去爱她』
四、无己的爱
- 1 Corinthians 13 章 提及无己的爱。
- 现在的人太有自己,照相的经验
- 只露出半个头,也可以研究半天。
- 希腊神话中的水仙花,太爱自己了。
- 神的爱是无己的爱。
- 教会的事奉必须出于无己之爱。
- 教主日学,传福音均是。
- 不计较自己得失的爱
- 一个「得」字,潘荣隆教授 -
清大生态研究所的所长 - 的分享
- 当我们愿意服事时,愿意奉献给神使用时是要神点燃。
- 一粒没有化的盐巴。不被点燃的蜡蠋。
- What were candles made for but burn? - Matthew Henry
- 无己的爱是为要建立对方
- 无己的爱是不计较对方拒绝脆弱的玻璃心 - 杨林
- 现在的人太在乎别人的反应
- 有许多人不敢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爱。
- 我们希望别人领情。
- 无己的爱是不在乎对方冷漠
- 道成肉身面对的是冷漠的人群
- 面对的是软弱的门徒
- 面对的是出卖的学生
- 面对的是我们
- For the early Christian koinonia was not the frilly
"fellowship" of church-sponsored bi-weekly outings. It was not tea, biscuits and
sophisticated small talk in the Fellow Hall after the sermon. It was an unconditional
sharing of their lives with the other members of Christ's body. - Ronald J. Sider
结语:
- 信义宗教会在台湾的演变
- 我们曾是台湾相当有规模的教会
- 我们的出版机构书房比别人多
- 我们的广播机构比别人多
- 我们的医疗机构比别人多
- 我们的神学院也比别人多
- 但是结果如何?
- 今天是团队事奉意识觉醒的时候。
- 从神学院开始
- 汇聚全球信义宗神学教育的精英办最好的神学教育
- 最好的出版机构书房、广播机构、医疗机构。
- 不为别的,只为了扩展神的国度。
- 可怜的孙越弟兄,在年初慈济会的园游会中呼吁大家参与慈济的工作。
- 为什么基督教会做不了这种事。
msch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