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以斯帖的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史 序

--真善美-

写文章跟作人一样,总脱不了"真善美”三方面。写得善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写的东西,都是劝人为善的,绝不会写教人犯罪作恶那一套。写得真也不太麻烦。作为一个基督教文字工作者,写出来的文章,当然要合乎真理。有些真理不太明白的时候,还可以去查考圣经,请教别人。惟有写得美是最难的。

困难的第一点,是我们不认为需要写得美。"良药苦口”嘛!似乎不"苦口”就显不出"良药”的功效来。让读者读得舒服,读得带欣赏味,就怕他们忘却了作者的本意。我们似因在传统的教育中,一鞭鞭伴随著一声声的吼骂,才会入脑。读书不是享受,是吃苦。

还有为了经济上的原故。作者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去修饰?又不是写文艺作品?(这种自贬身价的思想,是该定罪的。)连锁的反应是,印刷何必精美?纸张何必讲究?编排何必美观?一切都该紧缩,节省。

又有人说,写得美是恩赐。你没有这种恩赐,硬要去矫饰造作,就变成"东施效颦”了。

其实写作本身就是恩赐,但人可以埋没恩赐,也可以发挥恩赐,发挥恩赐的方法,是操练。任何一种恩赐,如不操练,就失去了。操练包括恒心与尽心。写得美就是尽心的表现。

神创造的东西都是美的,难道我们可以粗制滥造?神给的恩赐如此丰富,为什么交在我们手中,要紧缩扣减?我们这些愚笨的管家,从不知道可以慷主人之慨,反而贫乏度日,损人害己羞辱主的名,使人以为我们的主人是次等而吝啬的!

不过,单注意写得美,也有弊病。有人堆文砌字,忽略了"善”意。 有人尽量发挥想像力,又曲解了真理。所以要在"真善美”三方面都平衡通会的作品,实不可多得。

五十年代在新加坡的时候,我已开始欣赏于中□教授的作品。 数十年来,我一直将他当我的私人教授,学习他"真善美”的写作方式。此次于教授将他的新作"以斯帖”原稿,让我先睹为快,实感荣幸。这是他"真善美”的另一例证,特此推荐,祝"文宣”圣工进一步荣耀神。 涤然

前 言

亨利福特 (Henry Ford,1863-1947)有一次曾说:"历史是一堆胡言。”那个活在进步时代的暴发户,自恃是汽车大王,自恃有钱,竟然说:"我对历史全无所知,全世界的历史不值我五分钱...我不要活在过去里。我要活在现在!”但偏有人不相信"有钱斯有理”。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芝加哥论坛报称福特是个"无知的理想主义者”。

福特心有不甘,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他的名誉损失一百万美元。一九一九年七月开庭。在庭上,为要证明他的无知,辩方律师考问福特几个普通常识的问题;福特竟然答不出美国独立战争中,美方唯一叛将的名字 Benedict Arnold, 再问他几个教科书中有关的历史问题,也都不知所对,不学有术,足证报导不假。
审结判决,福特获赔六分钱!经过这番羞辱和教训,福特学习了自己并不是万能,也不敢再狂妄讥称历史只是"传统”了。

在圣经中,主耶稣和使徒先知们,一直宣示了解历史的重要。主耶稣在世的教训里,时常举出历史的事实。使徒保罗也说:"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罗一五:4)。论历史说:
   "他们遭遇的这些事,都要作为监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一o:11)。

可见正确了解圣经的意义,必须了解历史。而按照正意和历史背景分解真理的道,是最基要的方法。在释经时,必须先有此根基,再进而寻求灵意和教训。如果有人不此之图,不了解或不求了解正意和历史背景,而妄言灵意,势必陷入岐途。

人如果失去历史,就是失去了根。所以有人说:要消灭一个国家,先消灭他的历史。因此,基督徒应该知道历史,更从历史中进而知道历史的主。

以斯帖记是旧约历史书的末卷,书中所记载的,是历史上的事实,发生在大约公元前483至473年, 波斯王亚哈随鲁(486-465 B.C.) 的时代,是以极美妙的笔法,显示神是历史的主。而且圣经以外的历史,也都证明其记载准确,信实可靠。

本书是以基要的传统释经法,和非传统的表现方式写的。靠主的恩典,盼望能有助现代人易于了解接受,而且不论在甚么环境,都能信靠神。他是逾越节的神。他是普珥节的神。他是历史的神,从今时直到永远。神是永远当称颂的。阿们。

除参考一般释经书之外,在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Grant, Michael. ed. Readings in the Classical Historians.  NewYork: Maxwell Macmillan , 1992.  Josephus, Flavius. trans. William Whiston. The Works of Josephus. new ed. Peabody, MA: Hendrickson, 1988.  Keller, Warner. The Bible As History. 2nd rev. ed. New York: William Marrow, 1981.  Telushkin, Rabbi Joseph. Jewish Literacy.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1991.

承蒙名作家涤然女士惠赐序文,增光不少;在写作及出版过程中,得金灯台出版社诸同工劳苦,协作,代祷,支持,统在此志谢。祝主施恩厚报。

附记 本书初版时,书名为十三号吉日:以斯帖记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