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笺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3. 存在的困乏

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伯三:20)

人生一切的问题,皆从有生而来。但愿不曾生,也就不会有生的痛苦。家财和家人的损失,自己身体健康的损失,情感的创伤,使约伯背负著沉重的痛苦;加上东方人的观念,灾难是罪孽的结果,使他美好的声誉,也受到损失。约伯在痛苦中以为最好是没有生过:"像隐而未现,不到期而落的胎,归于无有;如同未见光的婴孩";既然这不能得,其次,是求速死,得享安息:"不听见督工的声音,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督工的辖制"(伯三:16-19)。他把死亡当作舒适的床,可以放下生存的疲倦。虽然他绝没想到自杀,生存实在是不得已的重担。

约伯没有抱怨神,但他对生命的意义满了疑问: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
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伯三:20,21)

约伯的问题是:神为何使人受苦,使人忧愁?愁苦是由于觉知,觉知是由于存在。如果从开始没有存在,这些问题岂不是压根儿就不会发生?他不是最先有这样感觉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先知耶利米,在事奉上遇见迫害与苦难;虽然他所受的苦没有约伯那样的深重,但他悲哀的心声,却极为相似:不是行恶遭受报应,而是行义遇到迫害(耶二O:14-18)。

最大的痛苦,是挫败的感觉:"人的道路既然遮隐,神又把他四面围困"(伯三:23),仿佛是围城的心理。神本来是保护他的坚固城,四面围绕(伯一:10);现在感到是困羁:前途不明朗,谁知道甚么时候是苦难的尽头,夜尽天明?黑暗捆绑著,围困著,求死亡的突破,都不可能。这真是完全的挫败。这真是极至的悲哀。

但圣徒的安息,不是坟墓和死亡的寂灭,是在基督里面的安息。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一一:28)这真实的安息,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失去,不会因没有出路而恐慌,只是交托主,完全信靠他,虽遇意外和痛苦,仍然不至失望。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