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旧约的世界 〗 旧约的世界(TheWorldoftheOldTestament)(注一)并不是孤寂的,旧约中所记述的历史似乎是那么人烟稀少,但是在真实的古近东地区却是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居住和活动,只不过旧约只关注亚伯拉罕及摩西这些希伯来民族的生命和活动。 谈论旧约的世界,就是要讲述记载在旧约中的地理环境及列邦人民∶有的只在圣经中提到,并未作详尽的解释;有的却可从经文中了解一二,帮助读经。分述如下∶ 1.1.地理环境 旧约地理环境通常以弯月形肥沃地带(FertileCrescent)来描述。这弯月形地带是从东北的伊朗与亚美里亚的高原算起至西南小亚细亚与地中海的埃及为止。再由东边的米所波大米(Mesopotamia)算至西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形成一个像新月的地带。这地带是一个肥沃的地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历史,许多民族在此活动,创造了世界的文明。 一.伊朗与亚美里亚∶在月湾之东北,就是伊朗平原,这片地古时是玛代与波斯的国土,向东延伸至喜马拉雅山与亚美里亚,即圣经所记的亚拉腊山(创8∶4),它高4900公尺,为底格里斯河(圣经名为希底结河)与幼发拉底河(圣经名为伯拉大河)之发源地。这两条大河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在亚美里亚之西为小亚细亚(新约圣经的以弗所、加拉太一带),是地中海的东北角,向上为里海,有族长时代的赫人之地。向西为希腊,在新约这些地区比较重要。 由巴勒斯坦通往西乃山与埃及,可经非利士之地(出13∶17),由迦南地之滨江地带沿非利士平原可以到达。另外的走法是经书珥(创16∶7)到西乃半岛。从阿卡巴湾(GulfofAquaba),经摩押、以东,由约但河东到大马色,再上米所波大米,古有“大道”之称(或“王道”,民20∶17)。这是从埃及经巴勒斯坦到东边的路,囊括了整个月湾。由埃及向东南,到亚拉伯旷野,地区极为广大。 二.米所波大米∶埃及只有尼罗河,而米所波大米(今日的伊郎北部、阿富汗一带)可有两河之地,因为有希底结河与伯拉大河。两河之流域南部在巴比伦(今日的伊拉克、科威特),北部为亚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成为古中东最显著的地形,让当时的人民容易走动,有许多经商的大路。 亚伯拉罕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即为巴比伦的西南部。以后他出来,曾留居哈兰,是在米所波大米的上端。雅各也曾在此寄居(创11,24,28章等)。以色列北国败亡后,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安置在吹散的哈博河边(王下17∶6),也就在那里附近。 ------------- 注一∶资料多参考余也鲁编,"启导本圣经"。(香港:海天书楼,1989),页16-24。 三.叙利亚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与埃及,米所波大米不同,没有大河,都是一些小河小溪,唯一的主流是约但河,由加利利海(约在海拔下210公尺),流入死海(海拔下400公尺),可见约但河山谷是一个低洼的山谷。北部有利巴嫩高山,向南便是约但河流域,地形一直向下倾斜,《申命记》8∶7的描写∶“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正是此景的写照。约但河的发源为利巴嫩山脉的黑门山∶利巴嫩山谷(书11∶17)或称为亚文平原(摩1∶5)。 西部高原山上终年积雪,中部高原是加利利地区,向南有米吉多平原,向西通往大海(地中海),向东也是平原,称为(约旦)河东之地。由中部至南地,是犹大的山区,到南地的最南端为别是巴。中部山区重要地点为迦密山,向东是以法莲山区,环抱著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向南有犹大山区。耶路撒冷为重镇,高度比基利心山低,为海拔770公尺。犹大山地再向南,为极荒芜的原野。 滨海平原向北为腓尼基,经沙仑平原向南就是非利士地。非利士地的山区与北部不同,北边的海岸线比较直,没有非利士地区那么曲折。在旧约时代,腓尼基是贸易地区,到新约时代,约帕才成为重要的商埠。 东部地区,即河东地,自北部黑门山区向南,有大马色平原、巴珊平原,草原丰富,适合畜牧。再向南,有基列的盆地,地势甚;高有四条河流纵横该地,这就是加利利海、雅穆河(Yarmuk,圣经中并未提及)、雅博河(创32章)、亚嫩河(民21∶13)。亚嫩河是以色列与摩押边界,流入死海。 巴勒斯坦因地势而乾旱,自五月至九月无雨。靠春雨与秋雨滋润地土,产生谷物果类。 1.2.列邦人民 旧约所记载的种族复杂,邦国众多,文化迥异。种族可分为闪含、印欧及其他。《创世记》10章记有列国的根源,除以色列民以外,若干邻邦也有涉及。 一.挪亚的三个儿子,闪族为主要的种族,包括亚述与巴比伦(合称为亚甲)。迦南人与腓尼基人为含系。希伯来人、亚摩利人、亚兰人、摩押人、亚们人、以东人与亚拉伯人为闪系。雅弗人即为印欧系(Indo-Europeans),包括玛代波斯、西古提人,以后还有希腊、罗马人。其他甚难归类的有赫人、亚拦人、何利人(创14∶6)、古实人。还有苏美里亚人,在圣经中并未提及。这些是否为米所波大米文化的始祖,尚待考据。 二.巴比伦与亚述必与苏美里亚有渊源,这两国统称之为亚甲。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有汉慕拉比王,制定法律。但巴比伦先为赫人征服,以后又为古实人所侵占,时在主前十六世纪,共有四百年,可称之为黑暗时期。主前十二世纪再为亚述征服。亚述称霸约有五百年。亚述最后被巴比伦击败,开始新巴比伦时代。尼布甲尼撒在主前605年登基。主前538年,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吞灭。波斯王古列称为世界的霸王,记载在《但以理书》5章。 三.埃及王国的历史,通常分为古时,中期与近期。近期王国为新王国,是从异族喜克索(Hyksos)挣脱得自由之,当时在主前十四世纪。相信埃及在十七至十四世纪是被异族喜克索人统治。喜克索人为外来之人,本身不是埃及人。相信约瑟是在异族喜克索统治中的政府任宰相,也只有异族政府才让约瑟这样的"外邦人"任宰相。埃及的古代可追溯至主前三千年,那时已有象形文字。中期有著名的智慧文学,可供旧约《箴言》书的参考。金字及石墓的文献为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四.其他种族如赫人,可能早在主前2000年已经有了,但王朝开始的时间,大约在主前十七世纪。路德人(创10∶22),可能是以后的吕底亚人,在新约中屡被提及。何利人有国家,在主前十六世纪;哈兰可能为该国的中心地区。希未人可能就指何利人,列为迦南居民。他们最早是在以东。拔示巴的丈夫,赫人乌利亚,其名字的涵义为“主”,是希未人语言的字义。 五.以拦与玛代可能是同义字,因为以拦出现在耶利米的预言中(耶49∶34起),其首都在书珊。波斯也属以拦,所以玛代与波斯常相提并论。古列王发令,准以色列人归回本土。其他波斯的王,曾在《以斯帖记》与《但以理书》提及,如大利乌王、亚哈随鲁王等。 六.亚摩利人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已经在该地久居了。圣经中特别提及巴珊王噩以及西宏王。亚兰人即叙利亚人,是旧约里重要的种族,甚至《申命记》26∶5说∶“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将亡”应作“漂泊”)。叙利亚仅在地理环境中极为重要,而且在文化传统中也有其地位。亚兰文在旧约之中,与希伯来文并列,是以巴勒斯坦的通用语。主耶稣与同时代的人很可能用亚兰语言。 七.非利士人在圣经历史中时常提及,尤其在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中。迦南人可统称为巴勒斯坦的居民,又以腓尼基人为主。迦南人常包括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申7∶1),参杂地居住在以色列平原和山地一带。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也和这些迦南一起居住在以色列地,时常被这些迦南人的异族信仰和文化影响,追随他们敬拜偶像而被以色列的先知指责。 八.希伯来人是指亚伯拉罕一族,因为他的儿子以实玛利成为日后的亚拉伯人,他孙子以扫成为以东人,这两者可属同族。但神给他应许之子以撒,生次子雅各才有十二支派,成为以色列民族。据《创世记》10∶22,闪是希伯子孙之祖,希伯应为希伯来人的祖先。 〖 二.以色列选民历史 〗 一.族长时期∶族长一般是指亚伯拉罕至约瑟为止。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选民,他们的历史必须从族长的生平追溯,(创12-50章)。在他们的历史之前,有创世的记载。创11章有这些史前的记载。最初的人类社会,可自亚当起算至亚伯拉罕。有关族长的事迹,由于近年考古学的评鉴,已无法否认这些事迹的历史真实性。四位族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与约瑟,都成为当持社会的领导人物。他们的信仰尤其成为当代与后世的见证。耶和华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从亚伯拉罕起,此族以畜牧为生,到处移居,算是游牧民族。虽然历经艰辛,仍靠神的恩惠得以繁衍,足见信心的力量。他们的道德行为尤其为众人的表率。约瑟因神的安排而移居埃及,贵为宰相,因此救了全家性命,不致被饥荒所害。但全家因此留居埃及,日后被压迫,成为奴工,等候耶和华的拯救。 二.出离埃及∶埃及从异族统治之下(主前十四世纪的喜克族人)获取自由后,强调民族自尊,排除异邦人,所以新王对以色列人倍加迫害。神呼召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摩西幼年得蒙保守,幼婴时被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弃于尼罗河畔,为法老公主收留。但幼年时仍有家人的照顾,并得著宗教的教育,所以长大后宁可忍受凌辱,不愿做法老女儿之子,放弃王储的地位,甚至亡命他地。他蒙神呼召,向埃及王交涉,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旷野敬拜。神以奇事促以色列人离去,经过红海,得以自由。三个月后,在西乃旷野的山下,得著耶和华的启示,获得圣约的应许,承受律法的命令,建立以色列国。神拣选他们为圣约的子民。 三.定居迦南∶摩西死后,他的助手约书亚继承未完成的使命,带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迦南地,乃是神为以色列人所准备的「流奶与密之地」。他事前受摩西差派至迦南地探察,与迦勒二人坚持进驻迦南,。甚馀十个探子因惧怕而不主张以色列人前往。所以日后摩西授命约书亚进军迦南,承受耶和华的地业,他在迦南先北伐,再南征,共十四年,以后在示罗地为以色列各支派主持分地的事宜;引退前在示剑与以色列人面前重申圣约,作最后的叮咛(书24章)。以色列人定居迦南,是神赐的福分,但也不无困难。由于地区扩大,甚难统一,又受迦南高度文化之诱惑,随从异教的影响,逐渐远离耶和华。 当时以色列支派各自为政,难达成合一,外患频仍,需要军事的与法律的责任,得著神的灵赐能力,是恩赐的领袖,虽为君王的前身,却无世袭的系统。以色列人蒙神差遣的士师拯救,国中太平,但是人民常犯罪。神只得管教他们,容让异族来侵略压迫,可是以色列人再重复错误,历史似乎重演。最后非利士人的侵略成为最大的威胁。以色列为情势所迫,有建立王朝的必要。 四.王朝建立∶为求国力增强,民族的统一是刻不容缓的事。以色列向撒母耳求王的事本身并非错误,但是错在他们信仰的基本态度,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王朝建立了,安定尚须时日。 5.1.扫罗为第一任君王,仍是士师形像,有军事才干,但无政治的才智。政府既无组织,也无首都。他的战果确立了他作君王的地位,却缺乏信仰的深度,甚至一再违命,使先知撒母耳在督导方面深深失望,须另选贤能,扫罗又生性嫉妒,不仅不将大卫视作民族的领导人,反视为劲敌,非除去不可;终于酿成他个人与家庭的悲剧。他与儿子约拿单在抵抗非利士军时阵亡沙场。 5.2.大卫为扫罗的女婿,继位是有合法权益的。但到他作王后,王权才真正成为世袭,且有神的圣约为依据(撒下7章)。他先在希伯仑作王七年,然后成为以色列全国之君。他的战略不先攻击非利士,而是攻耶布斯,取得保障。夺城后,在该地建都,定名为耶路撒冷。这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大卫在军事成功之馀,巩固内政,迎接约柜,加强敬拜耶和华的信仰。他是犹大族的人,重点在南方,在位时已引起北方的不满,种下日后南北分裂之因素。他的事迹记载在(撒母耳记下9-12章)及(列王纪上1-2章)。 5.3.所罗门获大卫准许被立为王,是由先知拿单与母亲拔示巴促成。他以智慧著称,享有才子的盛名。他大兴土木,达成父王大卫的愿望,建成圣殿。按月课税,不照支派的界限,按地区的经济状况,引起北方的憎恨,在信仰方面,他晚年失节,妃嫔太多,且来自异邦,都为政治名交之联姻,使他陷于异教迷信之罪恶。 五.南北分裂∶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即位后,仍一本父王之政策,使北方在耶罗波安策动之下发生叛变。十个支派脱离出来,自成以色列北国,在但与伯特利两地设立圣所。本以牛犊为装饰,以后被人们奉为膜拜的偶像。圣所设立,原为防止人民再去南方耶路撒冷城,但现在弄巧成拙,无可收拾。北国之王朝既非大卫家,没有神的应许与福分,篡位的事更司空见惯,政失去平衡与安定,如果没有若干伟大的先知如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等,北方必早已败亡。虽然如此,北国也只有二百馀年的历史,在主前722年被亚述消灭。 南北分国之后,犹大尚为安定。北国革命频仍,耶罗波安的儿子拿答即位不久,为将军巴沙所杀,巴沙将国都由示剑迁至得撒。他的儿子以拉也被暗杀,心利的王位反为暗利所夺,建立王朝,成为以后亚哈家的强权,那时,犹大国的王罗波安之子亚比央,孙亚撒,不住与以色列北国争战。两国之争夺不停,至暗利战胜犹大以后,大事兴革,迁都至撒玛利亚。异族如摩押,推罗等也都受制于他。推罗的公主耶洗别嫁给暗利王的儿子亚哈,带进巴力的敬拜,将北国陷于拜偶像罪恶之中,以后就引起耶户的革命。 耶户的革命,为除去巴力的迷信,有先知以利沙的鼓励。他杀害耶洗别及亚哈的众子,并巴力祭司,这番宗教改革可谓透彻。但国力元气大伤,南国唯一篡位的是母后亚他利雅。她为亚哈之女儿,是亚哈谢的王后。她杀害王嗣,在位六年,终被杀死。约阿施幼年被祭司藏起,合法继承王位时年仅七岁,北国耶户与南国约阿施都不敬拜耶和华,两国的国势力衰。 北国的政治既不安定,灾患又多。叙利亚已渐失去强权的地位。由于列强的争夺,巴勒斯坦得以偷安片时。北国在耶罗波安第二,南国在乌西雅王的时期,贸易兴盛,经济日隆。其实这正是以色列民族的危机。过了这个时期,败亡的丧钟已经敲响。亚述强权采取行动,指向巴勒斯坦。叙利亚与北国联盟,想对抗亚述,促犹大参加。犹大王亚哈斯不敢加盟,遭叙利亚、以色列战争之害。但亚述迅速夺取叙利亚的大马色,当时在主前732年。十年后,撒玛利亚城被攻破,北国败亡,沦为亚述帝国的一省,十个支派从此失落了。 南国虽幸免一时之灾,但祸患无穷,一直受制于亚述强权,朝中和战政策也常在亚述与埃及两大强权之中举棋不定,最后在巴比伦的侵略下败亡。巴比伦击败埃及是在主前605年,亚述的尼尼微城早在主前612年被巴比伦征服。巴比伦的目标只在巴勒斯坦。南国虽屡次寻求政治独立、宗教改革,如希西家王与约西亚王,但迷信积习太久,罪恶已深,改革的事虽有短暂的果效,但无长期的效果。耶和华公义的审判已判已经发动,耶路撒冷城在主前587年,为巴比伦攻陷。南国败亡,比北国多维持一百三十五年。 六.被掳归回∶犹大曾被掳三次,首次在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王掳走宫廷重要人物。第二次在主前597年,约雅敬王及国中的精英被掳。第三次在主前587年京都沦陷时。若不计主前605年的事而以597年为第一次,第三次当为主前583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谋杀后,被掳的人群分散在巴比伦各处,有相当的自由,从商的尤其富有,会堂也在那时期内创立。若干宗教人员从事抄录圣经及著作的活动,这对后来的犹太教和旧约圣经的保守甚有建树。 巴比伦为波斯征服之后,古列元年(主前538年)颁布命令,容许被掳者归回。有的以色列人在外地已经安定乐业,有的早已逃至埃及定居,也无意归回。但不少忠信者有抱负,要回故土重建家园,从事复兴的大业。他们回去之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无从做起。祭坛虽在圣殿的废墟中建立,但圣殿的重建,却一再延期。经先知哈该与撒迦利亚大声疾呼,在主前520年才动工重建,五年后建成,统称为所罗巴伯的圣殿。那时政治首领为省长所罗巴伯,是大卫家的后裔,证明神的应许仍未废除。在撒迦利亚书4章,他与大祭司约书亚被比喻为两棵橄榄树,是弥赛亚的代表。他们领导著以色列的馀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 七.重建更新∶在主前五世纪,犹大的复国为以斯拉与尼希米合力从事的目标。以斯拉为波斯宫廷中的文士,也从事抄录经文的工作。尼希在米在是波斯王面前任安全官(酒政),以后被委为省长,回来重修耶路撒冷的城墙。筑墙的阻力甚大,但尼希米策动群力,在神的恩惠下完成。以斯拉再以文士祭司的身份,发动读经大会,民间有极大的复兴。他鼓励人们遵守律法,保持纯正的宗教,因而被称为犹太教之父。以西结也有同样的称谓,但以西结的贡献在思想方面,而以斯拉则在实践方面。犹太教是希伯来宗教后期的发展,必须保持纯粹的血统,纯正的信仰,纯全的宗教生活。“犹太人”在那时起才成为固定的名称,只指犹大与便雅悯支派的人民。失落的北国十个支派人民已经混杂,撒玛利亚人已不是纯粹的以色列人。 犹太人在埃及的情形可从许多蒲草纸抄本的文献中窥见一二。他们是巴比伦掳掠时逃难至此。在埃及有犹太人的新区,从事军政与宗教的团体工作,保持若干宗教的制度,守安息日及节期,但也有些是变质的。 被掳后,犹大仍是波斯帝国的省分,由大祭司治理,圣殿可以向人民课税,又可自行铸造钱币。那时的通用语言为亚兰文,书写的是希伯来古体,以后逐渐以亚兰文的字母取代,成为现在用的希伯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