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公司行号皆花费大笔经费设计商标,公司委托广告公司为它们的产品构思出一个标志,使大众在看到这个标志时,就能联想到与这产品有关的某些品质,像是:稳定、可靠、有进展的、积极的……,这个标志会出现在它们的信纸、产品上,并且明显地展示于总公司或各地的分公司。在一九八○年代,英国劳工党的工会急于与愈来愈不受欢迎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于是放弃了它传统的标志——红色的旗帜——取而代之的是一朵红玫瑰。红旗使人联想到莫斯科红场上的军事演习;玫瑰则唤起英国人对柔情与感性的联想(通常是指他们对园艺的爱好,尤其是对玫瑰的偏好),他们拒绝使用会使人产生战争联想的标志,而选择了较为温和与同情的标志,以反映一个具有亲和性的政党形象。一个标志对于一个公司或组织会有很多的说明——至少说明了它希望别人如何看待它。

    如果一个机构选用吊人的绳套、执行枪决的队伍、煤气室或电椅作为其标志,必然会令人感到十分倒胃口。神经病才会选择执行死刑的工具作为代表组织的标志,而那个组织的成员也必然被视为行为偏差、不健康的、对死亡有病态的妄想,或者是令人厌恶的虐待狂;其所造成的反效果也必然是广告公司的一场恶梦。一个组织除非是想尽其所能地加速本身的瓦解,否则不会疯狂到使用这样的一个标志。

    然而眼前就有一个这样的标志,被全球公认为基督教的象征。基督徒是以十字架的标志受洗为基督徒,教堂以及其他基督徒聚集的场合不但有十字架,有的甚至建造成十字架的形状,很多基督徒在危险或忧虑时会在胸前画十字。基督徒的标志就是十字架,审慎研究基督徒象征记号的起源和发展,会很清楚的看到:从早期开始,十字架就被当作基督徒福音的象徵记号。

    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要选用这样一个令人惊讶而不悦的象徵?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较为亲和而感性的记号?在整个历史上,十字架一向都遭人议论,许多批评者辩称:基督教如果放弃这个荒谬的标志,其公众形象会好得多。即使在新约时代,人们对十字架的印象也是坏透了;保罗深知有两个重要的族群,将传扬十字架的基督徒视为惊世骇俗,在犹太人看来是绊脚石,在希腊人看来是愚拙(林前一23)。

    既然世人普遍对十字架怀有敌意,为何不干脆放弃这个标志?为何不让公关和广告公司重新为福音设计一个能吸引大众的象徵记号?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人持相同的看法。我们常听人说,如果有吸引人的包装,就比较容易在人生的市集上将福音销售出去,像死亡、受苦、受死这些粗鄙不雅的观念,只会使有知识的文明人感到不悦。将这些不愉快的联想除去,则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力和被接受的程度,将会达到一个新高点。

    然而十字架本身有个不能抹灭的重要性,它是基督教信仰符合现实的有力象徵,它宣称:任何对生命的信念,若无法应付苦难与死亡的残酷事实者,皆不值一提。这个受苦与死亡的标志,正肯定基督教能够处理生命中残酷而终极的事实。它提醒我们一件切切不能忘的事:神进入我们这个受苦与死亡的人世间,为了带给我们生命的更新;还未接受基督信仰的人们需要明白——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十字架对人类可悲的处境,有多么重要而有力的影响。十字架象徵隐藏的荣耀,它与这世界最恶劣的东西对抗,它向我们指出——也使我们能够走上——更好的道路。矗立的十字架是希望的象征,使这个沾染了太多悲伤与眼泪的世界改观。

    想想十字架,它是死亡的象徵吗?不。它是受苦的象征吗?不。它代表死亡与受苦的世界吗?不完全是。在死亡与受苦的世途中一个希望的象征吗?是的!它是在黑暗的世界中神与我们同在的象征吗?是的!总之,十字架代表现实世界中一个真切的盼望。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要过去,而这个盼望却永远长存。

附 注

l.申十七6,十九15;约八17。

2.参太二十三29。

3.可五22一24、35一43。

4.约十一l—44。

5.参林前十五5一8。

6.关于一般不信者的进一步推论,由Baldensperger在1932一34年间,发表于Revue d’Histoire el de Philosophie Re-ligieuses的一系列作品中。

7.创二十二4。

8.书三2一3。

9.何六2。

10.申二十一23;加三10一14。

11.请留意使徒行传二章22一39节中彼得所说的话,尤其是第24、31一33、36节。

12.希腊文apokalypsis一字的意思是「除去面纱」,意指神的脸至终向他的子民敞开,但目前只能一瞥神的背。参出三十三23;约一18。

13.可一2一3,注意其引用玛拉基书三章1节的话,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指神来到他百姓中间。

14.太三13—14。

15.可二1—12。

16.对于这个重点的最佳讨论,参Wolfhart Pannenberg所著: Jesus-God and Man(Londo:SCM Press,1968). pp.53一66.

17.可一22。

18.约十五13。约翰壹书四章8—9节值得细读,约翰宣告神是爱之后,继而指出这爱是表现在行为上。神差遣耶稣为我们死,显明他的爱。

19.圣经中完全没有神不能受苦的观念,此观念之由来,主要是在耶稣复活之后的前几世纪,有一些具影响力的基督徒作家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现代神学则不厌其烦地探讨一位与自己百姓一同受苦的神。更进一步的细节,参Richard  Bauckham所著:‘Only the suffering God can HelP: div-ine passibility in modern theology,Themelios 9(1984), PP.6一12

20.林前十五3。

21.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C. F. D Moule所著: The Origins of Christolog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该书有进一步的讨论。

22.可二1一12。

23.参Alister E.McGrath所著:‘Resurrection and Incarna- ti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Christian Faith,载于A.Walker所编的Different Gospels(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1988),pp.79一96.

24.在此有两个与英语相关的问题:公义(righteousness)和正义(justice),大多数人只用其一(如iustitia,Gerechti-gkeit)。「公义」较倾向于指个人的美好品德,而「正义」则指对社会问题的关怀。新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并没有作出这样的区别。因此,当谈及「神的义」(罗一17),保罗的意思包含了两者。

25.可十五37一38。

26.赛五十三10—12;彼前二24。

27.赛五十三12,注意福音书的作者如何温和地描绘出,耶稣在两个犯人中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情形,此处是这项预言的实现。

28.约壹四9—10。

29.相关的部分问题,参Alister E. McGrath, Iustitia Dei: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2 vol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vol.1, PP.4一16

30.路一68,英皇钦定本。

31.C.S.Lewis,God in the Dock(Grand Rapids:Eerdmans,1970),p.96.

32.参路七36—50,注意「耶稣是罪人的朋友」这主题,在前面几节已提到(路七34)。

33.约三16;罗五8;约壹四9一10。罗五7—8的论点特别有启发性,保罗在随后的字里行间宣称:若有人为别人舍命,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去了解,如果有一个人非常了不起,为他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或许还有点意义;但是如果有个人为罪人付出自己的生命——那可真是奇特了,或许我们应该将奇特换成「恩典」!

34.更正确的说是一种「型式](type)。

35.可八31,九12,九31,十33。注意九章32节中门徒的迷惑,以及八章32一33节中彼得拒绝接受耶稣受苦与受死的预言。

36.同时注意这项宣告:基督「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6)。

37.注意这主题在路七36一50再度出现,特别是第43节。此处的重点是:当我们被免除的债务愈多,我们对免除债务者的爱就愈大。

38.注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六章19—20节和七章23节所说的。

39.事实上,新国际本(NIV)在好几个重要之处,皆以此方式

  翻译这一个动词。参可五23、28、34,六56;路十三14,十八42。

40.对于基督徒灵性的完整含义,参Alister McGrath, Roots  that Refresh:A Celebration of Reformatlon Spirituality(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92),第8—9章。

41.见林前一26一29。

42.有关怀疑的探讨,参麦葛福,《怀疑》,校园,1994(Ali- ster McGrath,Doubt:Handling it Honestly,Leicester:Inter-Varsity Press,1990),怀疑与信心二者并不矛盾!

43.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Bertell Ollman,Alien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44.马克斯的信徒发现,马克斯承认数种形态的疏离,例如,有关「客观的疏离」就有四大类(Entfremdung)。

45.马太福音十八章23—35节就是有关这种压力和其神学含义的精彩例子。

46.有关教义与情绪的探讨,参麦格夫,《今日基督教教义》,基道,1993(Alister McGrath,Understanding Doc-trine,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91),pp.39一52.

47.有两本书值得参考,进阶级的参葛尼斯,《怀疑》,中主, 1978(Os Gumness. Doubl, Tring: Lion, 1979);普遍级的参麦葛福,《怀疑》,校园,1994(Alister  McGrath,Doubt:Handling It Honestly, Leicester: Inter-Varsity Press,1990).

48.腓一6。

49.对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有兴趣的读者,可查考Alister McGrath,Roots that Refresh:A Celebration of Reforma-tion Spirituality(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92).

50.在保罗式的观念里,所谓「在基督里」就是「与基督联合」、「被基督改变」,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是对于这点的一个典型陈述。

51.约五3—6。

52.有关后者,参Kenneth E. Balley, Poet and Peasant(Grand Rapids:Eerdmans,1976).

53.想进一步了解的读者可阅读RSchachtAlienationNew YorkDoubleday1970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