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与教会: 腓立比书要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对自我价值的信念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同住,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腓一:25)

自以为世界非有我不可,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话说:"自以为世界上少不了他的人,坟墓里多的是。”这话有深深的讽刺意味,谁都不能误会过。地球在你生下来之前,早就存在,早就转动;显然的,也不会因你离去而停止。

一. 自我价值观念的定位

人对于自我的价值,需要看得合乎中道。人自视过高,是个毛病;但在另一方面,如果觉得在世界上是多余的,不仅是自我贬抑,也会失去生活的意义。一般说来,老年人过的生活乏味,就是觉得儿女不再需要他,社会不再需要他,成为多余的累赘。

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自杀率也最高。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没有人需要他,自己也再没有需要,失去了生存的意志。相反的,在战争时期,自杀率降低很多。据专家们的解释,是因战争意识使众人紧密团结,减少了孤立感,而觉得自己有责任当尽,可以有贡献;而面对著仇敌,也减少了内争,而少注意自己。这样说来,战争虽然是恶的,多少也有积极意义。

基督徒是和平之字,不是战争贩子。但每个基督徒,也都在进行一场属灵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能够保守中立。

唐代大诗人李白自恃才高,曾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他不懂逢迎,终生不得志,消沉狂酒,醉后要在江水底下捞月亮,不知是无意失足,或有心自杀身亡。不过,他死得富象徵意味,是空虚幻灭。基督徒却不是如此。基督徒活在世上,是为基督活著,是照神的旨意安排,所以活著不是没有意义的事;而且能够说:"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一:21)所以保罗不是自负有甚么了不起,而是知道他生活的目标是荣耀神,是彰显基督。虽然他知道,如果死了,是灵魂与身体分离,安息在荣耀里,不必再受争战患难,而享受永远福分,是"极重无比”的荣耀(林后四:17);但不能只顾自己,而是想到如何能达成使命。所以说:"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甚么”(腓一:22)。这是在自己的好处与使命中间的选择。

东汉时,将军贾复与青犊贼大战。贼军坚持不退,战争猛烈,日已过午。光武帝对贾复说:"将士都饿了,疲累了,连早饭都没吃;可以下令停战,饭后再战。”贾复说:"待我们先攻破敌人,然后再吃饭。”于是率先猛攻,敌军溃败了。这是说,在肉体的需要与责任和使命有冲突的时候,应该不顾自己的需要,尽当尽的责任,完成使命。

二. 为实现价值追求

使徒保罗事奉主,已经三十年了。现在老病缠身,又在监狱中。但是,远远望见永恒荣耀的光辉,支持著他,才可以坚持下去。只是有时永恒的喜乐,是那么清晰,真实,使这位老兵,即时想去飞跑迎接拥抱!但在同时,他想到了教会,需要他的带领,牧养,需要他的栽培,教导,他又怎忍撇下他们?所以,使徒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主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一:23,24) 他没有别人不要他,却勉强赖下去的意思;是教会需要他:"为你们”。不为自己活的人。(罗一四:7,8)

基督徒有"离世与主同在”的愿欲和把握,是极正常的,高尚的;这是表明他因信建立了与基督的关系,表明他不属世界,知道自己有永远的家,"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一一:10,13) 所以这种思家的心,是自然的,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有天家,才能够思家。希伯来书所说的那些信心英雄,教会历史中的伟人,都有这样的盼望和感受。我们可以说,这是他们共有的必要条件;不过,无论如何,却绝不是充分条件和唯一条件。那些信心英雄所共有的另一条件是,愿意"在肉身活著”,为主争战,为教会有益。这情形,可以称为必要的"两难”。

谁都知道敬虔的重要性。由思本耐(Philipp Jakob Spener, 1635-1705)领袖的敬虔运动(Collegia Pietatis),注重属灵深度的追求,对当时肤浅腐化的宗教,仿佛是一溪清流,对浮嚣的理性主义世界,予以心灵的启迪,提醒世人找回灵魂。但其末流,一味追求敬虔,只专注于个人灵命,无异于属灵的自私,置世界于不顾,放弃了主耶稣所交托的文化使命。这样的心在世外,一心只专注自己,自然没有"两难”;但其所谓平安,实际上无异于"死寂”。

另一种极端的错误,是运用组织和人意,以代替圣灵的运行,提倡社会福音,以代替个人救恩,从历史背景来说,是由于自由派神学及后千禧年主义的兴起,产生了虚假的希望;不幸敬虔派的余绪,反对社会福音,也同时把社会关怀事工,拱手让人。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基要派基督徒发展成一种态度,几乎是无原则的"敌人赞成的我们就反对”。现代派重理性,我们就反理性;现代派注重学术,我们就反知识。结果,学术堡垒纷纷失陷,只有闭关自守,自命敬虔,以自相安慰,以沾沾自喜。这自然不是使徒保罗的战略:靠赖圣灵的大能,"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各人的心意夺回,使它都顺服基督。”(林后一O:4,5)
保罗在衡量之下,他定了心志,决意作最大牺牲:"为你们”。这是最像基督的抉择。"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我们称义。”(罗四:25) 他死在十字架上,是为了我们,复活也是为了我们。

他在世的时候,远远望见天堂的荣光,也面对著一个厌弃他,反叛,不信的世代;他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太一七:17) 但是,如果他不忍耐,不继续留在世上,世人就无从得到救恩;"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他必须继续留在世上,赶鬼,医病,传道救人,成就神的旨意,时候到了,他就走上十字架。

这是基督在世的时候,所面临的"两难”,和在矛盾的心态中,所作的决定:"为你们”。这是保罗的原则,是基督徒所应有的原则。直到现在,如果有需要寻求神的旨意,神的道路的时候,最安全的指标是不为自己,为别人。
知道自己活下去,对别人有好处,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

有句话说:"驽马恋栈豆”。那种驽马,不驰骋疆场,不志在千里,它的心意,只恋恋不忘记宿栈的豆料,可以吃得满意。这是比喻生活没有目标的人,只想老占著位子。他们贪恋财富,名声,地位,不为将来永远的归宿打算。当然,保罗绝不是如此。他为了主工作,没有讲过待遇,没有求过高薪,没有避过辛劳和危险,只为了人的灵魂费财费力。他好像是愚昧的人,不求自己利益。他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不是贪财积财,而全是为了别人。这是保罗的信念。这是基督式的生活原则。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信念产生了使命感。"知道”是明白了应有的行动。他虽然不属世界,却有必要住在世界。"与你们众人同住”,并不限定于所居住的环境,而是处于同样的心境,同样的身分。这有甚么意义呢?是为了帮助人:"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三. 喜乐事奉的价值

前面保罗说,活著是"为你们”;现在他又说:是"使你们”。为你们,是心愿;使你们,是作为。为你们是"肯”,使你们要"能”。

可惜,世上尽多力不从心的事。在客西马尼园,那三个跟主耶稣最亲近的门徒,却不能同钉十字架前的主儆醒片时。那是"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二六:36-41)。虽然不是有口无心,却是属灵上的力与愿违。保罗的早期经历中,有一段情形:"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这个"由不得”的经验,是道德上的有心无力(罗七:18)。正如陶渊明所说的"心为形役”的情形相同,许多理想不能实现。

但在生命成熟时期的保罗,有一个信念,就是自己知道,在所信的真道上,能够帮助后进的圣徒,指引他们的路程,使他们能够长进。保罗不需要作假报告,捏造教会增长的数字;也不是巧立名目,封官衔,造成增长的假象。他所期望的,是圣徒真实的进步:"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弗四:13,14)同时,他也希望我们有真道上的喜乐。

真道中的喜乐,绝不同于属世的快乐。彼得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 耶稣基督 ],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这属天的喜乐,是从信那位复活在天的主来的。那些信心的英雄,"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并没有得著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来一一:13)信心,必须有信的对象,看见在荣耀中的主,和自己有分于将来的荣耀,能使信的人喜乐;不但等候所盼望的,更欢喜迎接,因为坚信,在奔往天国的道路上,有急切要得著的心情。尼希米说:"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八:10) 信徒常忽略喜乐的重要;不过,喜乐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0) 有这样尊贵的来源,自然是重要的。有位圣徒说:如果是信徒而没有喜乐,显明他的宗教有问题。

当然,喜乐不同于闹笑,狂欢。在初期教会,使徒为了见证耶稣的复活,被公会责打;得释放后,"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 没有人会挨了打欢喜,而是为了主的缘故受苦,是荣耀的(彼前四:12-16)。这是圣灵来的喜乐。

四. 主内团契的价值

圣徒们有主内团契相交的喜乐。保罗相信,他对于教会是有价值的,所以腓立比教会珍视他,对他表示欢迎,切愿同他见面:"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因我到你们那里去,就越发加增。”(腓一:26) 知道自己受欢迎,不是满足自我的尊重,而是知道不会成为人的重担,且对人有属灵的益处。保罗自己和教会都知道,他不是手捧捐簿的使者,成为一见愁;他也不是专讲消极的话,只见人短,吹毛求疵,作"一人在座满席不欢”。当然,他也不是插科打诨的小丑,降格作开心果。他进到他们中间,会使人如沐春风,得造就,有在耶稣基督里的欢乐。因为在主里有同一生命的人,连于基督,就会彼此相爱,被同一圣灵滋润感动,可以喜乐满足(约一五:10,11)。只有犯罪,能造成污染隔阻,破坏这相交的喜乐。犯罪的结果,是审判与刑杖的责罚(林前四:21),是共同的忧愁。

保罗写到哥林多教会的人,犯罪所带来的影响:"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使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林后二:3-5) 这是说到犯罪的人如何破坏全体的喜乐。罪使他忧愁,使众肢体忧愁,使关心教会的领袖忧愁,以至"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这种情形,自然是失去了团契的喜乐;但这也显明了团契相关连的真实。

保罗相信,在腓立比教会,他会成为欢乐之"因”。"因我到你们那里去”,在主里的喜乐就越发加增。这信念:"有人需要我,有人欢迎我,我可以使人得益处”,真可□慕。

  • 行动的见证

要保持这种满溢的团契喜乐,绝不是自我陶醉,彼此称诩属灵,而是有具体的,积极的表现。保罗说明他对于教会的期望:"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腓一:27)

"行事为人”是说到基督徒生活的见证,发光照耀人前。有位在医院负责的弟兄,说起最叫他为难的事,是属下有个称自己是"基督徒”的,工作表现很差,却喜欢在工作时间"作见证”;有时候甚至在急诊室当值,放下分内工作不管,先去对病患的家属谈了起来。他忍无可忍,只得说:"你应当先把工作搞好,再去作你的甚么见证!”行动比言语的声音更为响亮。有人说:"站在自己家门口,台阶上的讲道,是最有效的讲道。”所行的,必须与基督的福音相合;不是口说的是一回事,行的是另一回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的信徒,是福音的最大障碍。

  • 福音的战争

在另一方面,必须作信仰的宣告,才可以使人知道信主而得救。施洗约翰住在旷野,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他的生活,只能给人是个怪人的印象,也许是个分别出世的隐士。但他同时传出信息:"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是他旷野的呼声,有能力的信息,感动人悔改,为了主预备道路;是他话语的见证:"看哪!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约一:29)显明了基督。信徒的行事为人,生活的见证固然是要紧,非常要紧;但无论如何,不是见证的全部,不能代替福音的传播。

保罗在这里,用战争来比拟。圣徒是"和平之子”,藉著主耶稣在十字架的救恩,得以与神和好,传扬"和平的福音”(太五:9 弗二:16,17)。但在另一方面,圣徒也是战士:"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因为不信的人,属于撒但的国度,是那恶者的奴隶,算是它"家产”的一部分(弗二:2 太一二:28-30);只有靠主福音的大能,才可以捆绑那"壮士”,将人的心意夺回,从背叛敌挡神,而归服基督。这是属灵的争战。所以基督徒是鹰,也是鸽子。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是一体两面,并不互相矛盾。

五. 信念的实践

保罗是这团契的一分子,但不止如此。从一个工程来看,他是一个"聪明的工头”(林前三:10)。 从一个战斗体来看,他是一个有价值的领袖,有信念打赢这属灵的战争。那么,如何才可以打赢这场仗呢?

首先,"同有一个心志”。传福音是集体的事奉,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必须志同道合,没有内争,才可以一致对外。就如圣经记载,那四个信心抬瘫子来见耶稣求医治的人,他们不但要一路同心同行,还遇到人多阻塞,不得近前,而抬上房顶!(可二:3-11) 这艰钜的事工,如果不是同有一个心志,途中争执起来,打上一架,把瘫子摔在地上,该是何等的悲剧!结果瘫子依旧不良于行,还要骨折,再加上头痛,甚至心碎。可见在福音事工上,没有甚么能够代替同心。

其次,要"站立得稳”。有了信念,还要持久,不能中途放弃。不在任何事上站稳立场的人,会在所有的事上失败,跌倒。大卫的勇士沙玛,在众民纷纷逃跑的时候,能够奋勇"站在那田间”,作中流砥柱,抵挡非利士人;因为他站立得稳,就保守了国土,保守了以色列民,并且使以色列人敢转身面对敌人,大获全胜。(撒下二三:11,12)在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腐败黑暗,神兴起了马丁路德,敢于独抗逆流,向黑暗权势挑战,声言:"这是我的立场!”而唤起了改教运动,使福音真理之光照耀。所以"要站稳了”,是属灵战争中最重要的。神所赐的全副军装,都是在前面的,也只在前面,背后没有防护设备;因此真理的战士,不能转背逃跑,免受严重伤害。

还有,战争不能没有努力的行动。华人长久以来,由清谈的毛病。杜威(John Deway, 1859-1952)在1919至1921年,应邀以洋圣人的身分,到华讲学。他见当时华人知识分子,流行侈谈"主义”,"运动”,"救国”等口号,而只是室内空谈,而缺乏实际行动;他为美国的 Asia 学报撰文,讥笑华人好"室内运动”,意思是没有实行。实在说来,当时那些人,是不信能作甚么,也不想作甚么。我们的目的,是"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这是一项意志的行动,绝不是徒托空言的室内运动,必须全力以赴,持续有恒,还必须协力同心。

约押和他的兄弟亚比筛,面对强大的亚兰人与亚扪人的联军。约押对亚比筛说:"亚兰人若强过我,你就来帮助我;亚扪人若强过你,我就去帮助你。我们都挡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旨意而行。” (撒下一O:11-14)结果,得到了胜利。

战争是一项集体行动,不能各存嫌隙,不容疑忌嫉妒,必须齐心,更不要互相指摘挑剔;合一不必要划一,同行不必是同形。有人以为跟我们不完全一样,就是不正常的,就是错误的;其实,神的如此配搭,正是要我们互补互助,甚至要互相磨炼,成就他的事工。据史家说,所有的国家,极少是单外侵的因素而灭亡的,多是因为内部的不和,终于招致覆亡。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讲到同心的重要,曾以耶户与利甲族约拿达的事为例。约拿达为人在当世可算是极端怪僻:他给族人立下规矩:"你们与你们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帐棚,使你们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长。”(耶三五:6,7)耶户的心胸广阔能够容得下他。他在奉耶和华的命清除亚哈家的时候,遇到了约拿达。耶户只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王下一O:15,16)一言定交,这也是基督徒所应有的态度,同心为福音努力,不计较个人间的差别细节。

六. 受苦必胜的团契

不少作领袖的,是临危先逃。保罗不是那种人。他的见证表明他的可信。教会都知道。

与敌人之间要坚持不妥协,"作刚强的人”(弗六:10)。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灵]”(提后一:7)。刚强勇敢,才可以"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这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腓一:28)。在这里,显明一个简单的真理:我们是属于真理的;传福音是摧毁撒但国度的行动,是要拯救人出死入生;因此,遭受敌人的恐吓,才是最自然的。但真理是勇敢的;我们是站在必胜的一边;神是神,他就必须掌管一切,必然得到最后的胜利,这是确定的。

不过,这不是一帆风顺,没有艰难的。"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一:29) 要得收割的快乐,必须先流泪撒种;不经过艰苦的争战,就没有欢呼的胜利。蒙主选召作基督徒,是有意识的选择放弃自己的选择,顺服基督,负主的轭,归于他的团契,也包括与他一同受苦,并且为了他受苦。"因...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帖前三:3)。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在接受主耶稣基督的时候,就是把自己交托了给他,不再有自己,不再有自己的意愿与生活,不再有自己的所有。这不仅是因信服基督而受苦,而受苦是信服基督的一部分,所蒙恩典的一部分:"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二:21)

实践的榜样

保罗不是廉价耍嘴皮子的人物。他为了福音,付了受苦的代价。基督是我们救恩的元帅和创始者(来二:10), 是我们的先锋(来六:2)。在肉身的时候,不是养尊处优的王子,而是受苦的仆人,受过许多苦难(彼前二:1)。保罗为了传扬基督,作了带锁练的使者,经历许多的争战和苦难,凡事跟随基督的脚踪行,效法他的榜样。

基督已经得胜凯旋,升上高天;他赐下圣灵,交付"大使命”给门徒,继续福音真理的争战,直到他末后的荣耀再临。圣徒们需要保罗这样的信心英雄,这样看得见的信心英雄,率领他们转战各方。有这样的领袖,同受苦难,对于那些"同作基督精兵”(提后二:3)的,是必要的存在,是极大的鼓励;正如他所说的:"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现在所听见的一样。”(腓一:30)

西班牙文豪塞凡提(Miguel De Cervantes, 1547-1616) 说过:"创痕会成为星章”。保罗的身上,有为了真道所受的创痕,使他能够说:"我身上带著耶稣的印记”(加六:17)。他可以对疲倦灰心的信徒说:"你们看这印记!我为了主的真道受过苦;但这是蒙主的恩典,拣选我归他,是值得的,是荣耀的,我要感谢他,赞美他!”那位战士的安慰和微笑,对后面的信徒,是多大的鼓励!

                                                                             Next